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园区发展和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社区如何发力

2024-01-16 17:50     来源:国家民委     作者: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

“一家人、心相通、无隔阂,一家事、齐奋斗、共繁荣”,广西自古以来就有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弘扬优良传统,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2023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现场的齐跳“同心舞”活动。新华社发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要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同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设基层服务管理工作站(中心),打造平安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互嵌式居住生活。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发挥“树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

营造良好氛围。在广西,“十口之家、情融五族”的现象比比皆是,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随着社区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各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频繁,社区要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条件。

创新治理模式。要以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帮得了群众、顶得住考验”的网格员队伍,压实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开展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切实让各族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按照“社区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高标准打造高效能、常态化、长效化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完善社区服务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要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制度保障,着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卫生等“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给社区服务质量做“加法”,给办事流程做“减法”,使“民生账本”越记越细,让各族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为各族群众送上“定心丸”,为社区治理装好“稳定器”。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要坚持“能帮善引,诚交善融”,为各族群众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服务,并将其与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提升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

提高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要推进社区治理智慧化、数字化,实现政务服务“码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形成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良好格局,让社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丰富社区活动

传统节日共庆。要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共同编排、表演文艺节目,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相互了解,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一名老师在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为孩子们讲解铜鼓图案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建立文艺舞蹈队、志愿服务队等,吸引社区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各族居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在社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常态化开展民族联谊等群众性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各族居民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