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广西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全国、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平均水平;
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10个典型案例中我区入围3个。河池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广西乡村振兴开新篇。全区各族儿女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坚定前行,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抓产业强支撑 稳就业促增收
冬日的八桂乡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在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看到,田地里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介绍说,近年来,村里修了26条水泥路,引进公司流转农地,打造3000亩高效农业标准园,香蕉、芒果、火龙果等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有望超过1.6万元,比十年前多了近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区把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构建“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积极完善发展县级“5+2”、村级“3+1”产业,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发展。
2022年,广西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1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0.79万个,新增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产业强镇10个,产业帮扶脱贫户(含监测对象)覆盖率达96.14%。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2家,全年新增135家,其中有75家分布在54个脱贫县。
眼下,正值柑橘、油茶、冬菜采摘上市旺季,抢收、销售、储藏等成了冬忙农事,安居乐业的脱贫群众依靠合作社、企业入股分红等模式提升了家庭收入,笑容写在脸上、甜在心头。
今年,广西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推行和完善订单联结、股份联结、服务联结、产业融合联结等利益联结机制,全区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6.2万个,家庭农场11.8万个,共有37.76万户脱贫户(含监测对象)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直接获得产业收益。
深入推进农业品牌战略,“桂字号”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7件,累计遴选发布“广西好嘢”品牌411个,品牌总价值超过3200亿元。
除发展特色产业助增收外,各地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积极出台政策和资金帮扶措施,强化劳务输出,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统筹开发力度,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截至10月底,全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286.84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6.95%。全区4293家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脱贫人口就业6.1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28.66万脱贫人口,分别是2021年规模的156.41%和2.36倍。
推进乡村治理 建和谐美丽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美好图景。
“公共服务能力,关乎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区“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从严从实组织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积极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成39个乡镇(片区)垃圾转运设施、94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区推出一系列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百日行动”,因地制宜拓展“三清一改”内容,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习惯,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荔浦市、浦北县、柳城县、南丹县入选2021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持续实施“三年万亿元”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新一轮乡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自然村(屯)道路通畅、自然村(屯)道路提升、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三项工程”建设,截至11月底,全区实施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项目140个4334公里,全区新增46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新增2071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完成43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2609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数字化是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5G网络基本覆盖所有乡镇,4G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重点农业产业基地和99%的自然村,90%自然村通光纤网络。
大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一约四会”建设,推广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区文明村镇比例达70.1%。
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模式,推进34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区清单制、积分制已推广覆盖超过1500个村(自然村)。
加大帮扶力度 做好后半篇“文章”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号工程”,如何保障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我们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强化易地搬迁安置区招商引资,共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7亿元,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47个;争取银行贷款80.23亿元支持安置区后续扶持项目118个;投入衔接资金9.4亿元,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04个,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截至目前,广西实施的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已帮助32.36万搬迁劳动力务工,实现15.87万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就业。
编制自治区本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和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明确39条支持政策措施,按照“一县一案”“一县一表”实行挂图作战,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倾斜支持,全力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2022年,广西共安排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财政衔接资金117.22亿元,实施1.1万个“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安排资金量占全区总量的65.86%;截至11月底,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1878.16亿元,同比增长15.75%。
实施“万企兴万村”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行动,全区累计组织1.87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11万个行政村,企业参与数量排全国前三,其中260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国家重点帮扶县的2543个村和实施区属企业“一企包一村”项目,今年以来各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10.12亿元。
强化人才支撑,创新招录5000多名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团成员包乡连村机制,开展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2022年共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5023名,累计服务11388个村(社区)的种养基地、农户点,开展科技培训41.64万人次。
实行“月监测、季调度、年考核”制度,围绕县域发展等指标常态化开展跟踪监测。前三季度,44个重点帮扶县GDP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百色市被评为全国20个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市县之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5000万元。(王艳群 邓祖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