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园区发展和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从一域,看全局——广西有色金属的“破”与“立”

2025-11-18 17:00     来源:当代广西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回首昨天——

粗放开采曾在广西的绿水青山间留下伤痕,资源浪费与生态隐忧,让有色金属之乡站上转型的十字路口。

立足今天——

治理利剑已然出鞘广西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肃清历史积弊、重塑产业格局,为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廓清道路、筑牢基石。

展望明天——

以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突破口,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必将托举起一个更高能级、更具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八桂大地深处,一场由的深刻变革正在进行。走进河池市南丹县,可窥广西;审视当下,可知未来。这场关于昨天、今天、明天的系统性答题,不仅关乎一域,更映照全局。

鸟瞰河池·南丹工业园区。刘晓红 摄

壮士断腕——

114日早晨,南丹县车河镇茶山矿区,一老一少两个身影穿过薄雾,由远及近。

年长的余炳耀是南方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绿化管理员,他正沿着田埂仔细察看新栽的大白菜:“这批菜长势很好,再过20天就能收割了。”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300亩蔬菜基地,竟是由废弃尾矿库改造而来。今年5月至今,这里已累计产出约11万斤时令蔬菜,全部直供公司食堂。

年轻的韦邵尹步履显得有些匆忙。他是车河镇副镇长,虽然镇上的“小散乱”企业已按要求“应关尽关”,但年底前全面实现“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的军令状仍压在肩头:“要尽快拆除厂房、平整土地,为后续发展腾出空间。”

车河、大厂、芒场——这三个坐落于丹池成矿带上的城镇是南丹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曾有“锡贾担夫络绎不绝”的记载。然而,在过往的粗放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一度失衡,利益驱动下,“猫鼠游戏”不断上演,私采乱排时有反复,让彻底整改阻力重重。

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30万吨锌氧压浸出绿色制造项目车间。沙颜勇 摄

广西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问题,是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污染,非一区一地之困,整治,需全局全盘之策

面对沉疴积弊,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严开展非法采矿和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倒查十年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战、持久战。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勇气彻底整改。”在历次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刚话语铿锵“如果有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企业说情打招呼、开后门,一经发现,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一场既关乎自然生态修复,也关乎政治生态净化的攻坚战,在八桂大地全面打响作为身处涉重金属污染治理“高压线”下的重点区域,河池市责任与压力空前。

在自治区统一部署基础上,河池市委、市政府主动自我加压,于今年8月深入开展“五个拉网式过一遍”专项行动,实行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双签字”责任制,并将排查整治成效纳入全市干部绩效考核,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责任压力落到岗。

“‘五个拉网式过一遍’,主要是针对涉重污染的点位、涉矿企业审批和执法环节等重点领域进行查漏补缺”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左钢告诉记者,“目的是把那些隐藏深、难发现的问题彻底‘揪’出来。”

为了弥补人工排查的不足,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的立体监管体系。一方面借力无人机航拍、低空遥感扫描历史遗留矿区,另一方面建立线索公开征集机制,广泛发动矿区群众,让藏匿深山的非法矿点无所遁形。

重拳之下,一系列看得见的成效正在显现截至11月6日,河池市已完成涉重金属环境问题整改621个,环江挺峰、南丹海矿等4家企业被彻底关停,21座涉重金属尾矿库完成安全排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到南丹县蹲点调研反馈问题13个,已完成整改12个。所有未完成整改问题已挂账上墙,压茬推进整改。

环境整改绝非一役之功。“中长期整治问题有其历史遗留原因,”左钢坦言,“受喀斯特地貌影响,一些废弃矿窿、尾矿库整改难度大,治理任重道远”自治区已明确任务书:今年底前必须完成中长期整治点位隐患评估和整治方案“三签字”审核入库。下一步,河池将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级分类推进系统治理。

生态转型——

治理绝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末端向源头活水转变曾经的生态伤疤,如何蝶变为希望的田野?南丹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站在大厂镇唐老鸭尾矿库边,南丹县三鑫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光超向记者展示了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这片区域的变化始于2020年启动的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清运20万余吨废渣与污染土壤。

“运走的废渣,去哪了?”

“进入处置中心,选矿回收。”面对记者的追问,冯光超露出笑容。变“废”为宝,正是三鑫公司的专长——通过先进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每百吨废渣可提取含有价值金属的金矿约30吨,剩余部分用于井下充填或建筑材料,真正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资源循环的蜕变。

更值得称道的是整个处理系统的闭环设计。堆场周边建设环山沟,采用干堆技术与水循环系统,实现废水零外排。目前处置中心日处理量达5000吨,扩容后将提升至2万吨,年处理能力预计突破600万吨。

当问及经济效益时,冯光超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年产值达15亿元。这充分证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绿色产业化路径完全可行。据初步探测,大厂矿区仍有约3000万吨历史废渣有待治理,三鑫公司的目标,是逐步推进全域尾矿库与废旧矿山的系统性修复。

矿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让土地重获生机记者看到,加固后的尾矿库边坡迸发出点点绿意。修复后的土地如何使用?“全部交还村民耕种。”冯光超说,公司此前治理的大厂铜坑河道环境修复工程区域,现在都已种上了甘蔗、稻谷。

笼箱盖枫杏生态旅游景区。南丹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不远处的车河镇笼箱盖枫杏生态旅游景区,则“矿山变青山”的生动典范。春季桃花烂漫夏季绿荫如盖秋季银杏金黄冬季枫叶似火——很难想象这个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前身竟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

笼箱盖的“重生”得益于南丹县大力开展的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沉睡的39万平方米土地被重新唤醒。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民宿度假、花卉植物科普研学、矿文化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南丹的废旧矿山与尾矿库生态修复治理实践,是从刚性整改到价值再造的典型样本无论是唐老鸭尾矿库的“点石成金”,还是笼箱盖矿区的“颜值变现”,无不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资源型地区的绿色转型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布局未来——

广西锡、锑、铟等关键金属资源富集,在肩负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战略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时代课题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多次强调,对于涉重金属问题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要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有色金属之乡”真正成为“戴在广西头顶上的皇冠”。

自治区主席韦韬也多次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协同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加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方向既明,路径何在?广西以一场系统性改革作出回答。今年9月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十个一”重点任务,构建起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路径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形成规划引领、矿权整合、企业培育、政策支持环环相扣的框架。

“我们坚决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这一鲜明态度下,自治区战略意图清晰同步答好污染防治与产业升级的考题,将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优势南丹关键金属综合试验区被赋予打造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的使命,“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政策导向,让干部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河池,南丹关键金属综合试验区建设被确立为“一号工程”。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河池市建设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动员部署大会上强调,全市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将这项关乎河池未来的头等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面对矿业权混乱和“小散乱”企业这一长期制约发展的顽疾,全市上下迅速行动——

查!短时间全面摸清矿权底数,建立详实台账,科学划定整合区,为整合工作提供支撑。

退!9月底连续发布两批公告,依法清退16宗过期金属矿权和41宗非金属矿权,为推动资源集约化开发腾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兼并重组矿业权。都成矿业、北山矿业等企业成功完成的多宗矿权整合,为全市乃至全区矿业权的优化整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直面改革难点,河池市选择以“开门改革”的方式破题11月4日,河池市市长王军主持矿业权整合座谈会,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坦诚交流,精准拆解企业疑虑,为矿业权整合清障破冰

华锡有色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90集控中心。华锡有色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产业转型要靠“火车头”带。走进位于南丹的华锡有色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90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呈现井下水泵、通风与供电系统等设备的作业动态,勾勒出一座“透明矿山”的雏形。AI智能接矿、遥控铲运机等技术的应用,更让人惊奇。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忠贵介绍,他们正全力推进绿色智能矿山建设,基础建设已基本就绪,未来将分阶段实现井下作业的完全自动化与机械化。聚焦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新任务,公司将持续推进扩产扩能,做好试验区资源“粮仓”。

吉朗铟业有限公司在南丹深耕关键金属铟产业二十年,如今正朝着自治区提出的“高纯化、合金化”路径坚定迈进。高纯铟是芯片、光伏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从99.99%到99.999%再到更高顶峰小数点后位数越多,产品价值就能实现倍数增长。”公司副总经理胥陵琪表示

更富前瞻性的是循环经济模式的深入探索。“我们计划用再生金属进行回选,实现资源的闭环利用。”胥陵琪透露,“相关项目已在积极推进,预计明年6月投产

聚焦精深加工与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广西关键金属产业靶向招商已精准落子,近期举行的广西有色金属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3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覆盖9种关键金属领域;《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同步发布,为未来五年绘就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从力斩污染沉疴,到推进矿权整合,以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支点驱动“五化”转型——广西以纲举目张的谋略和扎实坚定的行动,蹚出了一条从被动整治迈向主动发展的破局之路“试验”到“示范”,前方注定是一场需要持续奔跑的“马拉松”,仍需啃“硬骨头”的毅力与“涉险滩”的勇气。

明天的广西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又将勾勒出怎样的崭新图景?

时间是最公平的阅卷人。未来,注定可期。

记者观察

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的广西,正进行着一场关乎未来的深刻转型。资源型地区如何穿越发展的迷雾,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天平?破局的核心密钥,在于深刻把握并妥善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破”是前提,重在决绝;“立”是方向,贵在深远。广西将用实践表明,唯有“破”得彻底,方能“立”得牢固;唯有在阵痛中咬紧牙关,方能于涅槃后获得重生。当前,广西的转型长跑仍在继续,前路依然充满挑战。然而,只要方向正确、策略精准、行动坚定,曾经的伤疤终会长出新生的组织。时间,终将证明这份选择的价值。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