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东北的青山绿水间,贺州市正以“点石成金”的智慧,将储量丰厚的优质碳酸钙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作为广西碳酸钙产业的重要基地,贺州市通过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全链布局的“组合拳”,打造“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生态循环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贺州市碳酸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26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1.19亿元,同比增长4.9%。
奋勇争先行致远,策马扬鞭又一程,且看贺州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答卷。
科技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在校企共建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一条母粒生产工厂的流水线被搬到了实验室,教授团队与学生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产品,支持产业发展。依托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贺州学院已为60余家碳酸钙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企业获得34项国家专利。
而像中试基地这样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贺州市还有很多。目前,贺州市打造了“一室二基地三中心”创新集群,建成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10个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国内较为完善的碳酸钙新材料研发体系。
在强大的“智慧引擎”推动下,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升级的脚步愈发快速。
2021年,贺州平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获科技部认定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023年,贺州市平桂区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国家工信部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广西首批1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延链补链构建差异化产业集群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集群作战才有未来。
近年来,贺州市以引进的科元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中园”,构建碳酸钙下游细分行业链条健全、上下游配套、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以“链主企业+园中园”模式激活产业链企业活力。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通过“链”上发力,贺州开放合作的眼界愈发长远,招大引强的脚步愈发铿锵。
精准对接、互利共赢,贺州市石材碳酸钙产业之“巢”正吸引着多方“彩凤”飞来。
近三年,全市累计签约碳酸钙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达140个,签约投资总额超450亿元,其中签约的下游产业项目占比超70%。今年1至5月,贺州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资源渠道优势,成功签约项目19个,其中碳酸钙产业链下游及配套项目11个。
规划先行服务升级跑出“加速度”
锚定打造全国碳酸钙产业发展先行区目标,贺州市研究制定《贺州市促进碳酸钙产业发展条例》,聚焦资源管控、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法治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高位谋划产业发展,贺州市实行“资源+产业”一体化,组织编制《贺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对全市碳酸钙矿山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高起点的科学规划,以产业导入带动资源高效利用。
同时,聚焦石材碳酸钙产业集群发展,贺州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组建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创新推行“三全”服务机制(全周期“穿透式”服务、全过程“项目化”推进、全要素“精细化”保障),建立部门亲商安商互动机制,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为石材碳酸钙产业重大项目提供营商环境“沃土”。
在这方“沃土”的滋养下,贺州碳酸钙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广西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上规”;全国首笔碳酸钙产能指标抵押贷款落地贺州,累计发放贷款4040万元;今年1至5月,贺州市统筹推进石材碳酸钙重大项目65个,总投资468亿元。
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一个个数字大幅跃升的背后,是贺州市碳酸钙产业格局之变、转型升级之变、发展模式之变的积厚成势。全新的征途,贺州已经启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