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进出口羽绒研讨会在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桥圩羽绒产业园)举行,让港南区再次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广西日报以八桂视点新闻1+1的形式,就“中国羽绒之乡”港南区发展壮大羽绒产业为主题,推出深度调查报道,敬请关注。
小羽绒成就大产业。视频摄制:港南融媒体中心
调研主题:发展壮大羽绒产业
调研关键词:通关改革 产业发展 品牌打造
调研时间:2024年9月
调研地点:贵港市港南区
9月19日广西日报要闻版“1+1”消息报道
9月19日广西日报八桂视点版面截图
【消息报道】
中国进口羽绒产业研讨会在港南区召开
共商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良策
记者从贵港市羽绒协会获悉,2024中国进口羽绒产业研讨会9月19日在贵港市港南区桥圩羽绒产业园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打造羽绒新质生产力谱写进口羽毛新篇章”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羽绒羽毛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代表共150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港南区大力发展羽绒产业,通过技改、打造万亩羽绒工业园区和构建现代网络销售平台“三部曲”,推动羽绒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区有羽绒企业1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家,羽绒加工机械设备900台、水洗生产线20多条,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羽绒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港南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称号,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中国羽绒集散基地”之一。
【深度调查】
港南羽绒欲飞冲天
9月19日,由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进出口羽绒研讨会在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桥圩羽绒产业园)举行,让港南区再次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羽绒产业是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逐步打造成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涌现了荷城羽绒、霖达羽绒、亨利来羽绒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截至目前,港南区共有羽毛羽绒加工企业170家,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约占全国羽毛羽绒加工总量的28%、世界的18%。港南区也因此于2007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近日,记者走访港南区部分羽绒企业、相关部门,一探该区如何在新时代推进羽绒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
改革创新 注入新动能
9月11日,位于江南工业园羽绒产业片区的贵港市嘉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新搭建的厂房正在进行内墙抹灰作业。
“得益于通关改革利好,加上消费需求旺盛,我们正加快建设新厂房,扩大产能。”公司总经理杨朝东介绍,目前旧厂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新厂房也在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
工人在生产车间赶制羽绒产品。
杨朝东所说的“通关改革利好”,正是今年3月落地广西实施的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
今年3月,在南宁海关、贵港海关的大力推动下,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在港南区成功落地。这是港南区创新构建“多元供货—便捷通关—集约生产—全球营销”体系重要的一环。
贵港市羽绒协会副会长、贵港市亨利来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平介绍,通关监管改革实施后,水洗羽毛羽绒原料无须再经香港、上海、天津、宁波等地的港口进关,可直接从钦州港口岸进口,物流距离缩短约1500公里,时间缩减了1/3,单柜通关成本减少5000元。
不仅如此,通关监管改革试点的落地,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动力。
在贵港市荷城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台高绒机正在轰隆隆运转,技术人员操作着水洗设备,现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今年计划从钦州港进口约50个标箱水洗羽毛羽绒,受惠于此项改革,可为公司节约物流成本近30万元。”公司总经理陈盛初说。
“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是港南区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羽绒产业破解发展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港南区委常委、改革办主任覃富炜说。
在通关监管改革利好推动下,港南区羽绒产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截至8月31日,该区经钦州港通关羽绒原料27票、共计788.8吨;规模以上羽绒企业工业总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增规模以上羽绒企业7家。
建好园区 助产业发展
“自从进驻羽绒产业园后,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提到入园生产的感受,贵港市利信隆羽绒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汉龙心怀感激。
“由于连续的降雨,4月21日我们厂区积水严重,产品生产和项目建设都受到影响。桥圩镇政府领导和挂点工作组闻讯第一时间到现场排查,发现是建筑垃圾堵塞排水管所致,当即安排挖掘机新挖排水通道,积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次事件让余汉龙印象深刻。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桥圩羽绒产业园)位于港南区桥圩镇,该镇积极与江南工业园区配合,组建园区建设攻坚组,认真落实“难点问题一线办”,实行“每周一调度、每周一小结、每周一通报”制度,为园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商家在展示羽绒产品
近年来,港南区为实现羽绒产业升级发展,高标准打造桥圩羽绒产业园。江南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施盛才介绍,产业园围绕“往精深加工、做羽绒制品”的理念,按照“一园七区”规划,构建羽绒贸易、加工、检测、研发、会展、金融、创新孵化、自主品牌营销8大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检测等设备,实现水洗、品检、加工、质检等全链条生产,促进羽绒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做羽绒制品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港南区大力实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配套工程,加快建设进口水洗羽毛羽绒查验场,羽绒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交易物流中心,以及羽绒一条街等项目。
桥圩镇党委书记卢世培介绍,羽绒检测中心等配套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试运营。目前,羽绒产业片区已入驻26家羽绒企业,16家已试产。1—8月,桥圩镇规模以上羽绒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24.31亿元,同比增长34%。
打造品牌 增强竞争力
近日,在贵港市亨利来羽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小巧的仪器正不停地摆动,透明的玻璃容器里装的是水和羽绒。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5克羽绒1000分钟的拒水测试,以此来检测羽绒的品质,为羽绒精深加工提供依据。”陈绍平介绍。
“只有做精产品,才能做强品牌、做大产业。”港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港南区羽绒工作专班班长张新胜介绍,近年来,港南区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引导羽绒加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成立了小荷羽绒集团,注册“桥圩羽绒”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培育了荷城羽绒、霖达羽绒、亨利来羽绒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港南区羽绒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进一步推动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港南区依托贵港羽绒协会平台,做好品牌文章,参考行业准入标准、企业资质、品牌影响力等数据,允许优质企业进行贴牌生产,打好品牌与市场基础。同时,不断开拓对接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23年,港南区羽绒产业总产值达47亿元,与波司登合作出口的销售额超过1.2亿元,羽绒跨境销售总产值突破1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为契机,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突破,做好羽绒产业这篇文章,将‘中国羽绒之乡’招牌越擦越亮。”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说。
【记者观察】
提高传统产业的“含金量”
港南区羽绒产业经过40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从最初的鸭毛、鹅毛收购、销售小打小闹,发展成为涵盖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加工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港南区正通过通关改革、提升生产技术、建设产业园区等措施,推动羽绒产业快速发展,但如何打造好“桥圩羽绒”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是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重视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止是广西?今年2月,河南省发布《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做优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意见》提出,到2025年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支持将台前羽绒羽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纳入豫检集团业务建设体系,创建国家级中心,提升台前羽绒知名度和话语权。支持台前申请“台前羽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水洗羽绒质量标杆,打造羽绒服饰制品知名品牌“白天鹅”。推动省内高校围绕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发展与台前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统筹现有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子基金,支持羽绒及服饰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
众人拾柴火焰高。港南区不少羽毛羽绒企业综合实力并不差,与北面、波司登、艾莱依等国际国内品牌都有合作,如果能将港南区所有170家羽毛羽绒加工企业拧成一股绳,在政府支持下,行业协会引导下,大家齐心协力打造好“桥圩羽绒”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相信当地的这片小小羽绒一定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各企业也能共享品牌红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